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书画新闻展讯拍卖征集公布艺术学库一点一评艺术视野大师人物艺术大家名人会馆艺术博览轶闻雅事国际艺术本斋动态活动内容其它内容随笔杂谈最新作品推荐作品国画藏品书法藏品书画藏品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花鸟国画扇面国画其它国画作品书法长卷书法大字书法小字书法篆书书法甲骨扇叶书法书法册页书法作品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静物油画抽象油画油画作品李政霖姜世禄王步生黎荣基张运谦墨龙薛夫彬陈少梅雷时康姜祚正刘文西爱新觉罗·溥杰吕如雄马万里阮可龙韦纯束游国权韩天衡费新我张美中张荣庆张书范张原钟锦荣周榕林朱寿友张有清张福起张学良李可染启功周邦良陈巨锁黄云丁知度刘大为王治国卢定山傅家宝黄子安张广俊张海欧阳中石马慧先林景椿何本欢陈文生周胜彬曾湘民范曾李鹏西视图模式作家作品目录笔搁笔筒笔洗镇纸章石印泥文房套件文房十宝木质折扇玉竹折扇斑竹折扇棕竹折扇罗汉竹/紫竹折扇奇石玉器瓷器摆件其它物件公司简介李一清李耀添陆克春艺春职员介绍域名释义网络布局运营模式售前售后支付方式退换政策投诉建议版权声明常见问题联系我们留言反馈艺术家加盟作品代理招聘经纪人招贤纳士注册协议会员介绍会员注册会员登录会员天地
艺术动态

以布衣之身跻身一流书家, 他是书法史上第一人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10-23 11:07来源:大众书法

  他是书法史上另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 ”,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他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 或“颠张醉素”。

 

  他就是怀素。

 


 

  漫漫书史,高手辈出,但若论起明星范儿,怀素的魅力无人能及。一个长沙小和尚,苦学开端,横扫千万芭蕉树,后在达官贵人圈,肆意潇洒,如入千里无人境,以布衣之身跻身一流书家,怀素是书法史上第一人。

 


 

  怀素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怀素与张旭,性格都很疏放率真,不拘小节,尤喜杯中物。据说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怀素也曾一日九醉,时人常呼之为醉僧。他曾在寺内粉壁长廊数十间,每因酒后小豁胸中之气,便提笔急书于粉墙之上,其势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满壁纵横,又恰似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为此,时人又称怀素为“狂”。说怀素之与张旭,是“以狂继颠”。

 


 

  唐代公孙大娘是开元时有名的女舞剑家,她的弟子也擅长舞剑。怀素看了舞后,大受启发。由此他的狂草在画形分布、笔势往覆中增强了高昂回翔之态;在结体上也加强轻重曲折、顺逆顿挫的节奏感。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在文人那里,书法是自娱的东西,就像我们高兴了,一边忙着工作,一边哼着小调儿。可是怀素不,他不是文人,不用臭拽;他不是官僚,不用装腔。他吃罢大鱼大肉,醉醺醺地走来,抄起毛笔,就哼哼哈嘿地玩起了摇滚。

 


 

  这阵势,文人们没怎么见过。他们先是一愣,接着就开始骂,忽又看到和尚认真的样子,便感到一阵放松。然后觉得压抑的心胸,被和尚捅开一片天地,大家心潮开始澎湃,眼眶一热,便噼里啪啦地鼓起掌来了。

 


 

  就这样,诗人们的灵感也来了。这一刻,他们不再关心大漠孤烟,不再凝望长河落日,而把笔墨献给了这个醉酒的花和尚。

 


 

  除了怀素,书法史上再没有一个人能赢得这么多诗人的赞美,而且那赞美是由衷的,是自发的,唐玄宗没有召开文艺座谈,长安文联没有学习贯彻,可那些真实的,美好的诗句,却随着怀素的狂草一起,穿越时空,传诵千年……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怀素草书的成就,赞不绝口。唐大诗人李白就曾吟诗赞美怀素草书:“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草书歌行》)韩偓的《题怀素草书屏风》也称赞:“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趴。虽多尘色染,尤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从笔迹学的角度看,怀素一生的书法线条,质地上都倾向于瘦细,和禅修苦寒的美学有很大关系。怀素年轻时代,书法在于“不师古”。按照中国的笔法传承,他还“不得法”,还处于正统书法的门外。

 


 

  怀素本是一个叛逆者,在盛唐走向晚唐的时代,唐朝书法氛围崇尚法度;王羲之书法在初唐,受到唐太宗的追捧,时人更是趋之若鹜,怀素并不在意当代的艺术潮流。

 


 

  他更多地在“一笔书”的领域探索,继承了张芝、崔爰、杜度以及王献之的书法传统。如果说,怀素青少年时期的书法,凭借的是艺术直觉。那他三十岁以后的艺术探索,则是在艺术传统中求索。而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笔法传承,笔法则是魏晋书法的“核心机密”。

 


 

  当怀素领略了书法真谛之后,四十岁他的书法创作进入了巅峰状态。他一生的代表作,主要有《自叙帖》、《圣母帖》、《老僧食鱼帖》、《苦笋帖》、《论书帖》等作品。怀素狂草的师承关系,应该追溯到张芝、索靖、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人。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少有的集大成的、创造性的书家。

 

  不知道三百年后,那位宋朝癫狂的“米芾”,是否有幸看到怀素的作品,如果看到,真不知道他应该作何感想?